颠覆西班牙国家队的是谁-颠覆西班牙国家队
1.英西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2.无敌舰队是怎么覆灭的?
3.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民族的经过
英西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15—16世纪,西班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强盛的时期,西班牙拥有一支有100多艘战舰,1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因此西班牙在当时有“海上霸主”之称。
西班牙舰队它凭借这支庞大的舰队,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甚至干预欧洲乃至国际事务。到16世纪中叶时,西班牙拥有1000多万人口,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随着英国、法国等国的崛起,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对西班牙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英国。15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圈地运动、血腥立法、海外掠夺而获得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日益扩大。但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英国却遭到了劲敌西班牙的严重阻遏。
最初,英国尝试寻找,—条从西欧到达远东的西北路线或由西欧到达美洲的东北路线,均因受西班牙海军的阻遏而失败。英国认识到,要实现海外扩张的目的,必须首先击败西班牙,摧毁它的强大舰队,起初,由于西班牙拥有庞大的舰队,英国不敢正面交锋.于是雇佣海盗来打击西班牙力量。英国以高官厚禄招募大批富有实战经验的海盗为皇家海军所用,这期间英国招募和支持的大量海盗在大洋上大肆劫掠西班牙商船甚至军舰。这些海盗在海上扰乱西班牙航线、掠夺西班牙船只、乘机进行走私贸易。
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英国政府支持的海盗活动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西班牙来说,英国的扩张必然同西班牙发生矛盾。对于当时的这个“海上霸主”而言,是不允许其他国家来分享殖民地的利益的。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掠夺,严重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
到16世纪70—80年代,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当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而援助遭受西班牙统治的荷兰人起义,向起义者提供港口以反击西班牙军队的镇压。不久,英国又支持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反对法国天主教会,而法国天主教会又受到西班牙的支持。
为了报复英国对西班牙的挑衅,西班牙试图煽动英国的天主教徒和分裂势力去颠覆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组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扶植前苏格兰女王玛利亚上台。但阴谋很快被伊丽莎白女王识破,1587年2月,玛利亚被处。此举惊动了天主教廷,教皇立即颁布诏书,号召天主教徒征讨英格兰,对英国进行圣战。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趁机响应。
当“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西班牙自此丧失了制海权,使之迅速从世界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相反,加莱海战之后,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代替西班牙而成为新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从一支不起眼的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17世纪,英国皇家海军击败了荷兰舰队,18世纪又击败了法国海军。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随着海军的强大而不断强大。在强大海军力量的保护下,英国疯狂地占领殖民地。这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从此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一度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1/4,比英国本土几乎大100倍,殖民地人口达4亿多。英国国内经济空前强盛,伦敦成为当时世界国际贸易和金融信贷的中心。此外,英国的人口也随之大幅度增长,这奠定了以后战争胜利的基础。仅就伦敦而言,1500年时伦敦才5万人口,到1600年的时候,伦敦人口已经超过25万了。
这次海战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它的海上霸权从此成为历史,历时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开始坍塌。而英国则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夺得了大西洋上的部分制海权,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全面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因此,英西战争,是英国强盛的开始,西班牙日渐衰落,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为英国成为17、18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纵观世界战争史,海战对许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如: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阿克兴海战之于罗马和埃及。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最后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无敌舰队是怎么覆灭的?
西班牙是欧洲的老牌殖民国家。16世纪中叶。他拥有约1000万人口。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伊丽莎白统治初期,英国的海军实力还不够强大,根本不能同西班牙强大的海军舰队正面抗衡。于是,女王便纵容英国的一些著名海盗对海上的西班牙船只进行抢劫,骚扰西班牙的海上运输,乘机进行走私贸易,从侧面打击西班牙。英国的海盗行径使西班牙政府极其恼火,强烈要求英王惩处这些不法之徒。可是,女王不仅没有对西班牙政府的要求作出回答,反而对以德雷克为首的海盗大加封赏。女王的这一举动使英西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1587年腓力二世在英国组织颠覆活动,怂恿英国的天主教徒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然而事情败露,伊丽莎白处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英军以先进的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彻底击败了一度称雄于海上的西班牙舰队。英军阵亡将士不过百人左右,而西班牙的2万多官兵葬身鱼腹,近百艘战舰粉身碎骨。“无敌舰队”的失败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却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加速了其资本积累和海外殖民扩张的进程。
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民族的经过
1936年7月7日深夜,位于西班牙非洲殖民地摩洛哥休达的电台播出了一个暗语──“整个西班牙晴空万里”。这是一个暗号。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的叛军闻讯立即发难,起来叛乱。西班牙北方的一些军队也起来响应。叛乱迅速蔓延,共和国军队的大约80%(计12万)和大部分国民警卫队倒向叛军一边。20日,叛军总指挥圣胡尔霍将军在从葡萄牙回西班牙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丧生。当时任加那利群岛总督的佛朗哥继任叛军总指挥。军队的叛乱激起了人民的愤慨,纷纷加入政府军打击叛军。政府军很快向叛军发起反攻,叛军节节败退。为了迅速改变不利的局面,佛朗哥向德、意求援。7月底,德意开始向叛军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人员,还派飞机帮助运送叛军军队。不久,德国组建了一个拥有一百多架战斗机和五千多名官兵的“军团”开赴西班牙;有更多的意大利正规军也进入西班牙,同时,还有更多的德意军队和武器源源不断地进入西班牙,帮助佛朗哥叛军。在德意的帮助下,叛军对首都马德里发动了进攻,政府军和马德里市民誓保卫马德里,1936年10月初,叛军成四路从西面、西南面和南面进逼马德里。11月6日,叛军进抵马德里城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新组建的共和军和国际纵队两个旅赶赴前线,在米亚哈将军指挥下加强防御。同日,叛军2万人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从西南方向发起猛攻,一周内占领大学城3/4的地区。共和军给敌以迎头痛击。25日,叛军停止进攻。为缩小包围圈,叛军于12月13日出动1.7万人在马德里西北接近地实施突击,经1个月激战切断马德里通往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公路。1937年2月6日,叛军在意大利干涉军支援下,在马德里东南的哈拉马河谷发起进攻,企图切断马德里至巴伦西亚公路,完成对马德里的合围。18~27日,共和军实施反击,粉碎叛军从东南方向合围首都的企图。3月8日,意大利干涉军从东北方向对瓜达拉哈拉实施突击,企图配合叛军夺取马德里。共和军调整部署,投入3个师的兵力顽强防御,至22日终于粉碎意军进攻。11月,佛朗哥正式成为西班牙法西斯领袖。由于英法执行不干涉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政策,共和国政府得不到西方国家援助,苏联的援助和国际纵队的参战虽然有一些作用,但比较有限。战场的形势开始越来越不利于共和国政府。1938年7月25日至12月,叛乱部队和国际纵队在埃布罗河展开了最后的生决战,共和国的莫德斯托将军指挥的10万名共和军强渡埃布罗河,意图打通加泰罗尼亚与共和西班牙其余部分的联系。在8月1日以前,共和军推进顺利,进抵甘德萨。佛朗哥被迫停止了对巴伦西亚的进攻,把自己的精锐和大部分预备队投入战斗,包括几乎所有的摩托部队、坦克、炮兵和空军。埃布罗河战役完全按照德国的现代化战争的进行,叛军和干涉军在空中和地面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使共和军受到灾难性的打击。10月30日,佛朗哥军队发动了反攻。到11月18日,最后一部分共和军撤回埃布罗河对岸。埃布罗河战役的失败使共和军丧失了战斗能力。1939年2月,二十多万共和国军队被迫撤进法国。这些军队一进入法国,就被法军解除了武装。当月,眼看叛军即将取胜,英法两国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与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3月,叛军在奸细的帮助下,攻入马德里。4月1日,佛朗哥宣告“战争结束”,西班牙共和国终于被颠覆。佛朗哥自任国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党,使法西斯长枪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对***以及其他进步人士进行逮捕、枪杀,大批优秀的西班牙儿女被迫流亡欧洲及拉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