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霍村为什么被骂-霍村参加过欧冠吗

tamoadmin 2024-09-03
1.谁能给霍芬海姆写首七律诗?2.曼联和拜仁哪个强3.原来霍芬海姆中场球员卡洛斯·爱德华多现在在俄超怎么样?4.德甲球队在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

1.谁能给霍芬海姆写首七律诗?

2.曼联和拜仁哪个强

3.原来霍芬海姆中场球员卡洛斯·爱德华多现在在俄超怎么样?

4.德甲球队在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德甲明星联队到能夺冠吗?

谁能给霍芬海姆写首七律诗?

霍村为什么被骂-霍村参加过欧冠吗

不用看了

肯定是我

绝对原创

霍村

百年混迹默无闻

德甲初秀耀安联

霍村“凯泽”功业成

染指压豪门

谢谢 ..

虽然我的拜仁球迷

但同时我也喜爱霍村

霍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足球理念或者说是消失很久的足球经典 ...

我爱霍村 就像我爱拜仁 ....

曼联和拜仁哪个强

曼联和拜仁曼联强。

拜仁与曼联历史战绩:拜仁3胜4平2负占上风(不含友谊赛、商业赛),而且拜仁在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只输过一场球,就是今年的2:3,最重要的是输了拜仁都凭借客场进球多晋级了,曼联在拜仁主场输的球较多。

而且拜仁拿过4次,曼联仅仅3次,1999年冠军杯决赛正是曼联对战拜仁,曼联本来以0:1落后直到90分钟,最后一分钟搞进去两个球2:1逆转拜仁,可以说运气成分很大,否则现在就是拜仁领先曼联3个了。

论现在球队的实力来讲曼联更厉害,尽管走了C罗,不过曼联在各个位置上还是有世界级巨星,而拜仁几乎是依靠里贝利和罗本的个人技术来打比赛,今年的拜仁可以淘汰曼联,都是依靠球星的个人技术闪光,当然还有奥里奇。论影响力是曼联更厉害,曼联在世界上的球迷人数是最多的,拜仁仅仅排在第8。

论球队经营情况是拜仁厉害。如今曼联被收购后,算是负债经营了。而拜仁则是在欧洲经营状况第二好的俱乐部。之前的几年拜仁很抠门,其实不是没钱,是观念问题。拜仁是德国、甚至欧洲各大联赛范围内,经营状况非常好的球队之一,所以钱不是问题。

资料扩展

从理论上说,处于巅峰的拜仁更强一些,拜仁对阵曼联的交锋史也是胜多负少,但永远不能低估曼联,只要有弗爵爷在,一切都存在理论的可能。

理性的分析一下我的看法,个人观点。门将:门将位置上拜仁应该是略胜曼联的,德国一号国门,未来队长不二人选的诺伊尔将比西班牙第四门将德赫亚更具影响力和团队领袖能力,诺伊尔基本没有弱项,而且强项大力手抛球和门线能力是拜仁所仰仗的,德赫亚的精彩扑救很多,但高球一直都是硬伤。

虽然门将只能上一个但替补来说林德加德必然没有上赛季霍村主力史塔克来的响亮。后卫:这个位置一直都是曼联引以为傲的位置,维迪奇、埃弗拉、费迪南德,巅峰时期的曼联拥有三名世界级的后卫,但随着伤病和年龄的增长,曼联的防线也拉响和红色警报,斯马林、琼斯、拉斐尔...

一干年轻人更多的出现在了首发名单中,复兴换代任重道远。拜仁随着马丁内斯和丹特等强援加盟,现在的拜仁后防可能是近五年来最靠谱的一年了,不过在主力和替补左后卫阿拉巴和孔滕托相继受伤的情况下,谁能给与里贝里足够的支援,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这个位置来说曼联还是比拜仁更具优势!中场:曼联已经多少年都是这个中场了,不过这个夏天似乎有所改变,日本人香川真司的到来能激活疲软的曼联中场么?

37岁的吉格斯、35岁的斯科尔斯、31岁的卡里克..老兵们还在抒写着自己的,也许纳尼、杨、瓦伦西亚们的边锋群足够出色了,但对面的拜仁,里贝里、罗本、沙奇里们更加出色。

拜仁的边锋永远是全欧洲最具杀伤力的配置,除了小猪、克罗斯、穆勒等一干德国国脚、巴西人古斯塔沃、乌克兰队长寂寞、西班牙国奥队长马丁内斯、德国U21队长埃姆雷詹、拜仁的中场配置足以屹立欧洲前三。

前锋:这个位置说实话个人觉得是半斤八两,但牌面上来说还是曼联更具优势,荷兰天王范佩西、英格兰头牌鲁尼、保加利亚先生贝巴、墨西哥头牌小豌豆加上国字号天才维尔贝克,空战、技术流、速度流似乎都不缺乏。

拜仁这边则是由3500W先生戈麦斯、英雄曼朱季奇、秘鲁皮萨罗组成,仔细一对比可能曼联还是比拜仁配置选择更多一点。综述:比赛瞬息万变,没有绝对能赢的比赛也没有绝对输的比赛,可能牌面上拜仁的优势更大,但打起比赛谁也不能低估一颗老爵爷的心。

原来霍芬海姆中场球员卡洛斯·爱德华多现在在俄超怎么样?

卡洛斯·爱德华多(Carlos Eduardo Marques,1987年1月18日-),是一名巴西足球运动员,司职前卫,目前效力俄超喀山红宝石足球俱乐部。

霍芬海姆的攻击型中场卡洛斯·爱德华多日前已经与俱乐部完成了续约。这名22岁的巴西球员将自己与霍芬海姆的合同延长至2013年,也就是说爱德华多将在莱茵-内科竞技场继续效力4年。爱德华多于2007年夏天加盟那时还身处德乙联赛的霍芬海姆。那次的转会一共花费了霍芬海姆800万欧元。在当时的阵容中,爱德华多算的上是身价极高的球员。在当时的曼海姆球场,爱德华多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很快坐稳了阵中主力中场的位置。

在加盟的第一个赛季,爱德华多就帮助球队夺得了2007/08赛季德乙联赛冠军,这正是这只乡村球队光荣的起点。在此后的2008/09赛季中,霍芬海姆夺得了德甲半程冠军,书写了一段“秋天的童话”。那是甚至有评论家表示,霍村毫无疑问将复制“凯泽神话”。但是冬歇期之后,霍芬海姆遭遇沉重打击。由于主力球员先后因伤缺阵,使得球队在联赛下半程跌入谷底。连续12场联赛不胜击碎了霍村人所有的希望。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这支乡村球队的光芒,他们给所有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支队伍里,爱德华多正是书写这段童话的重要成员之一。

迄今为止,爱德华多共代表霍芬海姆在联赛中出场47次,打入13粒进球。曾有转会传闻称爱德华多有可能将转会至俄超豪门圣彼得堡泽尼特足球俱乐部,但是他本人的选择是继续留在霍芬海姆与球队一起在德甲新赛季继续书写他们的“乡村神话”。在新赛季即将拉开序幕前,所有的德甲球迷都拭目以待他们华丽的足球球队经理申德尔迈泽表示:“爱德华多与球队的续约证明他在这里过的非常愉快,并且对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球队历史上最贵的收购,22岁的爱德华多在过去一个赛季的表现完全对得起他800万欧的身价。在上赛季他所参加的25场比赛中,爱德华多打入8球,并且奉献了6次助攻,表现非常不错。在德国权威杂志《踢球者》的打分中,爱德华多得到了堪称优秀的3.02平均分。

德甲球队在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以上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差不多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德甲明星联队到能夺冠吗?

以拜仁为基础,现在的拜仁就是右后卫,后腰,前锋缺人而已。即便如此也是足够的八强实力,补充一些明星至少能打进决赛,至于夺冠,要看运气。

要补强的有

04的右后卫拉菲尼亚,左后卫潘德尔,不来梅的迭戈(至少现在他还算德甲的人),狼堡的锋线双煞和米西莫维奇,霍村的奥巴西和爱德华多,以及勒沃库森的门将阿德勒。

有这个阵容,虽不敢说必夺冠,但至少参加3次至少会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