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专区

文章内容

切尔西肯尼迪现在在哪个球队_切尔西ds

tamoadmin 2024-07-12
1.切尔西还想来中国比赛遭到了什么评价?2.为什么阿森纳的球迷那么恨热刺3.看看外国网友如何评价肯尼迪辱华 阿森纳躺枪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已经伤害到了中国球

1.切尔西还想来中国比赛遭到了什么评价?

2.为什么阿森纳的球迷那么恨热刺

3.看看外国网友如何评价肯尼迪辱华 阿森纳躺枪了

切尔西肯尼迪现在在哪个球队_切尔西ds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已经伤害到了中国球迷和赛事组织方的情感,是为国际社不容的侮辱行为。

在遭到中国球迷的抗议后,肯尼迪删除了这两段。随后他在今天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上表达了歉意,切尔西俱乐部也通过微博向中国人民道歉

2017年7月22日晚间,切尔西与阿森纳的比赛在鸟巢进行。赛前,现场DJ播报双方出场阵容,当报到切尔西小将肯尼迪时,现场观众嘘声一片。

2017年7月23日,人民网发表了题为《这样的切尔西,今后可以缓行》的评论文章,对于肯尼迪之前口无遮拦的言论,文章表示,辱人者必自辱,不懂得尊重别人,就不可能赢得尊重。

切尔西还想来中国比赛遭到了什么评价?

日前,切尔西球员肯尼迪在社交网站上上传了一段,中带有“Porra China”的字样,在葡萄牙语中,Porra便是英语fuck的意思。此外另一段中,肯尼迪拍摄了一位保安人员靠在门上的,并写道“醒醒,中国。”肯尼迪的这种行为,遭到了中国球迷的严正抗议。事后,他删除了相关,并公开致歉。如今,切尔西官方也对此事进行了道歉。

肯尼迪的这些言辞,显得莫名其妙,又极其恶毒,说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绝非夸张。远道来中国参加比赛,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尽地主之谊,却收获辱骂,肯尼迪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才这样无理?

生于1996年的肯尼迪,今年20出头,已是成年人。身为英超冠军切尔西足球俱乐部中的一员,且随队在中国北京参与与阿森纳的热身赛,肯尼迪如此口无遮拦,不只是缺乏修养,更缺乏教养。稍微懂得基本礼仪,就不会像这样放肆,将自身丑陋暴露无遗。

这样的球员,中国不欢迎;这样的球队,中国也不欢迎。众所周知,有“蓝军”“蓝狮”之称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在英超是支劲旅,在中国拥有无数拥趸,甚至不少球迷堪称“死忠”。但让人遗憾的是,肯尼迪却大放厥词,羞辱中国,制造一起广大球迷无法容忍的辱华,孰可忍孰不可忍?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可看到无数网友强烈抗议并谴责。

尽管肯尼迪和切尔西已分别致歉,但追问不能沉没。众所周知,几年前,英超裁判克拉滕伯格,被指在比赛中对切尔西球员米克尔和马塔使用涉嫌种族歧视的话,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此背景,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更应该严加管教队员,对类似现象零容忍。如果只是道歉而不处理,与罚酒三杯何异?

应该说,今日中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自信,能够容忍善意的指点,但决不容忍这种伤害中国的病态言行。奉送那些搞事者,请管住自己的嘴巴。辱人者必自辱,不懂得尊重别人,就不可能赢得尊重。

肯尼迪的道歉依然在为自己辩解,切尔西的表态更像是在打圆场。好客的中国人不欢迎这样的客人。这样的切尔西,今后可以缓行!

这样的切尔西可以滚出中国了!

为什么阿森纳的球迷那么恨热刺

日前,切尔西球员肯尼迪在社交网站上上传了一段,中带有“Porra

China”的字样,在葡萄牙语中,Porra便是英语fuck的意思。

此外另一段中,肯尼迪拍摄了一位保安人员靠在门上的,并写道“醒醒,中国。”肯尼迪的这种行为,遭到了中国球迷的严正抗议。事后,他删除了相关,并公开致歉。如今,切尔西官方也对此事进行了道歉。

对于切尔西和肯尼迪的道歉,《人民日报》显然认为太轻,“尽管肯尼迪和切尔西已分别致歉,但追问不能沉没。众所周知,几年前,英超裁判克拉滕伯格,被指在比赛中对切尔西球员米克尔和马塔使用涉嫌种族歧视的话,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此背景,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更应该严加管教队员,对类似现象零容忍。如果只是道歉而不处理,与罚酒三杯何异?

这样的球员,中国不欢迎;这样的球队,中国也不欢迎。众所周知,有“蓝军”“蓝狮”之称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在英超是支劲旅,在中国拥有无数拥趸,甚至不少球迷堪称“死忠”。但让人遗憾的是,肯尼迪却大放厥词,羞辱中国,制造一起广大球迷无法容忍的辱华,孰可忍孰不可忍?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可看到无数网友强烈抗议并谴责。

“肯尼迪的道歉依然在为自己辩解,切尔西的表态更像是在打圆场。好客的中国人不欢迎这样的客人。这样的切尔西,今后可以缓行!”结尾处,人民网再次表态:好客的中国人不欢迎这样的客人!

看看外国网友如何评价肯尼迪辱华 阿森纳躺枪了

阿森纳球迷恨热刺,是因为这两家是世仇,热刺的球迷也恨极阿森纳,相互的漫骂等敌对行为导致两家仇恨日益加深。

阿森纳与热刺是足球界有名的同城死敌和世仇,他们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可以追溯到19世纪10年代初。

一、地盆之争

热刺与阿森纳的首个冲突可是从争夺地盆开始:热刺于1899年把主场设在北伦敦的白鹿巷,而阿森纳去在1913年从东南的沃尔维奇兵工厂北迁至海布里(HIGHBURY)——距热刺和莱顿东方不过咫尺之遥。

在此之前,北伦敦主要有两家球会争夺球迷:热刺与莱顿东方.热刺在一九零九年刚斥资了五万磅重建白鹿巷球场的西看台,以吸引更多的观众.阿森纳企图在海布里建立球场对热刺绝对有影响,原因是海布里比白鹿巷更接近伦敦的市中心,而球场在地铁站旁的位置更容易吸引球迷。如此一来,对于仍未有一大批稳定球迷的热刺来说,阿森纳此举无疑是欺负到头上来了。

热刺与莱顿东方一齐向联赛会抗议,受到威胁的切尔西亦大为反对。在三月联赛会的一个会议上,阿森纳的建议被接纳,原因并非委员们都同意阿森纳侵入其他球会地盆的做法,而是他们没有权利干涉。虽然条例迅速被更改,但由热刺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来得太迟了!

二、升级之争

不过两队球迷之间演化为世仇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5年的联赛因为一战而取消。阿森纳之前在第二级联赛排名第五,而热刺在顶级联赛垫底。战后英格兰联赛面临重建,组织方有意将顶级联赛的容量从20支球队扩充到22支。虽然查无实据,但是人们仍然相信是因为当时阿森纳的老板诺里斯爵士通过多方游说,最后顶级联赛的扩军选举中阿森纳才会破例胜出,而热刺则成为牺牲品,不幸降级。不过热刺仅在第二级联赛征战了一年,次年即升回顶级联赛,并且从此和阿森纳不共戴天。

1928年,阿森纳在最后两场对保级球队朴茨茅斯、曼联的比赛中“意外”失利,导致热刺直接降级。当时只要阿森纳在两场比赛中获得一分,热刺都能保级成功。

北伦敦德比也由此成为结怨最深的世界德比之一。

三、战绩差异

1934年10月20日,阿森纳在主场的5比1战胜热刺,并在此赛季实现了三连冠伟业,建立了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的首个王朝。而热刺却在那一赛季再次排名垫底,惨遭降级。双方出现的这种差异更加增强了热刺球迷的恨意。

白鹿巷是阿森纳的福地之一,因为兵工厂曾两次在这里问鼎冠军。11年,阿森纳在白鹿巷只需要一场0比0就能夺冠。雷·肯尼迪在比赛结束前头球中的,为球队锁定冠军。而温格的不败战舰也正是在2004年的白鹿巷夺冠,维埃拉和皮雷双双进球,阿森纳最后2比2战平对手,顺利夺冠。

热刺上一次在联赛中力压阿森纳已经要追溯到1994-95赛季,之后长达20年的联赛都没有在排名上超过同城死敌阿森纳。

这些都让双方球迷敌意加深。

四、转会恩怨

17年8月,热刺门将北爱尔兰国门帕特里克·安东尼·詹宁斯离开效力了13年的热刺去了阿森纳;1998年10月,在阿森纳执教长达9年之久的乔治·格拉汉姆也转会加盟托特纳姆热刺队。每次只要在德比战中输球,他们就会被球迷指责为“叛徒”。

2001年7月在热刺效力了9个赛季的队长坎贝尔通过博斯曼法案,自由转会到了海布里,阿森纳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名当时英格兰的顶级后卫,温格由此开始逐渐打造出享誉英超的坚固后防线。当时坎贝尔的免费转会被热刺球迷完完全全的当成了叛逃,至今坎贝尔仍然被视为热刺的“犹大”。

在过去一周,切尔西小将肯尼迪辱华在足球圈内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球迷对这位21岁球员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怒。不少球迷网友认为肯尼迪的职业生涯“完了”,即便是其他球队的新闻跟帖中,也会出现中国网友怒斥肯尼迪的留言。

那么国外网友对于肯尼迪辱华的行为是怎么评论的呢?在英国《每日邮报》的相关新闻评论区,共有数百条留言评论,一起来看看。

点赞数最高的评论这样写道:切尔西送肯尼迪回国是正确的决定,但对于此次,中国媒体和中国反应都太过激烈了,一个人口16亿的国家对于社交媒体中一句脏话的反应,就像是一个把玩具丢到婴儿车外的3岁孩子。如果中国想和西方国家有经济方面的往来,必须要习惯去接受一些粗俗的言语。

怒喷肯尼迪的网友不在少数,有人批评他: 没有教养!是某个村子里走丢的白痴!也有人说:这小孩儿作为足球运动员是有天分的,但很显然,脑子不大好使。也有人认为肯尼迪在切尔西已经没有前途:这小伙子场上场下都不让人省心。如果没多久他合同就废了,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奇怪!

有网友理性的分析:切尔西之所以把他送回家,是因为亚洲之行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我打赌切尔西根本不会对他有什么处罚,肯尼迪依然可以领着他每周高昂的薪水。(而据英国媒体报道,肯尼迪已经受到队内罚款的处罚,还有可能被清洗出队。)还有人表示:中国没啥错,又可爱又干净的地方,一天中任何时间都能买到啤酒,他有啥可抱怨的?

然而也有网友留言说:在巴厘岛和新加坡度之后,看到中国游客的行为,我不觉得这对他们有任何冒犯。 当时我只想迫不及待的回家,远离他们。

在众多评论中,阿森纳还“不幸”躺枪了!一位切尔西球迷开玩笑的表示:把他租借到阿森纳作为惩罚。

可以看出外国网友对于此次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肯尼迪此举十分愚蠢,非常不可取。